据金融时报消息,一家市值4亿
欧元(合5.34亿
美元)、没有任何收购记录、几乎不为人所知的中国公司,对一家荷兰电缆公司提出了10亿欧元的全现金收购出价,这一出价比一家意大利电缆公司高出近20%。
在特雷卡同意接受意大利普睿司曼(Prysmian)提出的价值8.4亿欧元的现金加股票收购报价几小时后,天津鑫茂科技[9.38 -3.70%](Xinma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vestment Group)以一个令人心动的报价加入竞购。该报价相当不合情理,一些银行家认为,这可能是市场骗子时常使用的骗术之一。提出一个远高于竞争对手的报价——而无法获取任何协同效应,以证明其价格合理性——令人担心地想起了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海外收购潮。
与特雷卡收到来自意大利和中国买家出价之前三天的股价相比,鑫茂的报价有75%的溢价。自从当年的电信、媒体和科技行业收购狂潮——竞购人基于“战略”眼光、而非每股收益和协同效应,来证明自己的疯狂报价合理——以来,这样的溢价水平的确见所未见。即便在最近并购热的巅峰时期,平均收购溢价也只有22%。
鑫茂等中国公司辩称,在其国际扩张计划的早期阶段,海外并购目标与实现投资回报无关。
相反,它们的交易只是为了获得技术诀窍和进入分销网络——而不在乎花多少钱。当初中国人的阅读习惯是从右到左,现在他们也在改写着国际并购规则。
转自凤凰网